第十五章 定策(上)-《我来做明帝》


    第(3/3)页

    王双点点头,没表态,看向做过天津巡抚,目前正在执掌京营的李邦华。李邦华苦笑一声,自嘲道:“陛下,臣无军事长才,回去之后思索数日,也只有倚城坚守的策略。现在听孙阁老之言,觉得是极好的。”

    王双再看向袁崇焕,“元素,你以为呢?”

    袁崇焕黑、矮的个子,起身拱手一礼,慨然的道:“陛下,臣以为,应当调拨辽东精兵坚守遵化城、三屯营。堵住建奴南下的通道。届时,臣亲率关宁骑兵在后接应,与建奴死战,以报皇恩。

    臣请陛下即刻下令,修葺喜峰口、遵化、三屯营的城防,调派红衣大炮固守。”

    说句不客气的话,袁督师其实不大看得起黄台极的。你们父子来辽锦防线几次,占到便宜了吗?

    他是敢战的。

    当然,他终归是一代名将,心里很清楚要逼退建奴大军,要依托坚城、火炮,这才有可能成功。

    孙承宗看到皇帝一脸的欣慰,顿时在心里暗道不好。皇帝要是听了这个方案那才叫糟糕。沉声质问道:“袁大人,若是辽东兵守不住遵化,导致建奴大军进逼京师呢?”

    袁崇焕下意识的答道:“那下官正好率部依托京城和建奴死战,大胜可期。”

    常识问题,京城的城防肯定比遵化城更加的坚固,而且粮草、盔甲、箭矢、火炮更多。真要是在京城外和建奴打,他胜算其实更高。

    孙承宗一阵无语。他这个学生在政治上确实没什么敏感度。若让建奴大军围困京师,政治影响何其之大?谁来负这个责任?他这个枢密使,以及袁崇焕这个蓟辽督师就是第一责任人。

    届时,结局好点是罢官,差点就要掉脑袋。

    李邦华提醒道:“袁督师,若京师被围,必定天下震动。”

    袁崇焕这时才反应过来,当即有点尴尬。

    王双摆摆手道:“元素且坐。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决定战争。但赢得战争,才是一切政治的前提。”起身在偏殿里来回走动,沉吟着。

    当即,几名重臣都沉默不语,等着王双的决断。

    ...

    ...

    论明清间事者,佥以为督师不死,满清不能入主中原。

    ——李济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