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定策(上)-《我来做明帝》


    第(2/3)页

    这是老朱家子孙生来就会的操作,明太祖朱元璋的例子就在史书上写着的。

    具体历史上崇祯皇帝到底为什么要这样选择,王双现在只能是猜测一二。但,从他的角度来看,把袁崇焕这样的名将牵扯到政治斗争中除掉,这真的是昏庸的可以!

    自毁长城。

    他是绝对不会干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想要除掉韩爌,办法多得是。回头好好整治这老小子。

    ...

    王双脑子里思绪飘飞,喝了半碗绿豆汤后,便见王承恩、高时明领着孙承宗、李邦华、袁崇焕、毛文龙进来。

    因为经常觐见,孙承宗便只是带着几人躬身行礼,“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王双抬起右手做个手势,“孙先生,你们坐下来说话。”先让宫娥上了降暑的绿豆汤,再让高时明拿来殿中的北直隶地图。

    李邦华没有入座,而是站在殿中间奏道:“臣恳请陛下息雷霆之怒,对阁臣稍存些许体面。”

    他终究是正牌的东林党人,对韩爌私心大于公心不大看得上。不就是怕在其任期内恢复考成法后,天下人骂吗?但这会他还是愿意为同僚说句话。

    早前孙承宗进京时,李邦华就说过他的预判,天子对东林不满。现在看来,需要微调一下,毕竟天子对孙稚绳,对他,对袁崇焕的信重、恩宠这是可见的。

    天子是对三名阁臣以及某些人不满!

    王双道:“孟暗,面子是自己挣的。而不是别人给的!现在大明百姓需要的不是什么官儿,而是能够做事的人。韩爌让朕很失望。”

    正好这时,高时明带着四个小太监把北直隶的地图铺开在长案上。王双截住李邦华的话头,还有准备进言的袁崇焕,说道:“今日朕找你们来是接着商议,建奴如果从喜峰口攻进来,大明要如何防御?”

    这是三四天前提起的军事议题。

    李邦华只能是无奈的坐下来。他脾气其实很不好的!干过御史,所谓清流中人。但忠心耿耿。这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他没必要要犯颜直谏。

    孙承宗作为熟悉前线情况的阁臣,这时当仁不让的道:“陛下,蓟镇兵备松弛,建奴若起大军前来,喜峰口、遵化城都难以坚守。臣以为应当守滦州、抚宁、永平一线。调集大军至京师一带,固守城池,挫建奴锋锐,再待其自退。”

    孙承宗这话听着有点政治不正确。什么叫“不可守”,什么叫“待其自退”。

    但这就是大明朝当前能做的极限。

    第一,喜峰口,遵化城太靠北面,没有火炮,没有足够强大的兵力支撑,绝对是难以抵挡建奴大军继续围攻。这是孙阁老的战争经验得出的结论。

    第二,建奴入关,不可能是为了占领城池、关隘的。而只是为抢掠人口、金银等资源。只要扼守要道,依托城池打几仗,让建奴受到损失,他们自然会慢慢的退去。

    不要想着在此时和建奴大军野战,那只会损兵折将,导致局面不可收拾。

    辽东的战事就是明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