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四伯的诗句-《獒唐》
            
            
            
                
    第(1/3)页
    不知道为什么,吴宁在吴长路的眼里看出一丝悲壮。
    这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有着老兵的伤感,亦有着武人的胸襟。
    吴宁和吴长路最亲,喜欢和他聊天的一个原因就是,吴宁总觉得四伯有种诗人的气质。
    虽然他没见过真正的诗人,可是应该就是四伯这个样子的吧!
    他总是笑,总是豁达无惧,可是和诗人一样,在普通的外表之下,往往隐藏着一股力量,正如刚刚那句“砸烂府衙”的话一般。
    一但爆发,即使不让人颤栗,也能振聋发聩。
    唯一不同的是,诗人的句子,在笔墨之间只能振聋发聩,而四伯的诗句,是刀剑为笔,沙场为墨,必定使人颤栗。
    只不过,这个老兵已经远离沙场,再也没法写诗了。
    ......
    ——————————
    “四伯,你发没发现,你特像诗人?”
    由感而发,但更多的是为缓和气氛。
    “诗人?”吴长路果然被吴宁带跑偏了。
    “写酸句子那种?”
    “对。”
    “瞎扯淡!”
    吴长路瞪着他那牛铃一般的眼珠子,扭曲着锅底一般的黑脸,抖动着杂草一般的长须。
    “你看你四伯哪像个诗人?”
    “哪都像。”
    “滚蛋!”吴长路大乐。
    “行了,一堆事儿呢,我走了。”
    一边往院外走,一边道:”孙伯安的事不用放在心上,他就算想找你麻烦也不敢现在。”
    “为什么?”
    “哼!孙宏德让他儿子读书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考一个功名吗?”
    “如今武氏兄弟,外加一个太平公主,齐聚房州,连带着全大唐的文人都往房州聚,为什么?”
    “不用四伯再教你了吧?”
    “不用。”吴宁瞬间了然。
    这么一想,孙伯安还真不敢。因为大唐想考功名,和后面的宋明清可不一样。
    从北宋开始,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了,只要有真本事,其它的什么都不用考虑。
    但是,大唐不行。
    大唐的科举属于初兴,有本事还真不一定行,你得有好人脉。
    什么样的人脉呢?
    王候将相勉勉强强;皇亲贵胄基本及格。
    科举确实给了平民百姓晋升的机会,可是,一来不靠关系的寒门士子毕竟还是少数,出来那么一个,那都得是当作宣传素材写进史书里的。
    二来,其实科举的初衷并不是给百姓晋升的通道,打一出来,它就是有它特定的历史使命,有特定的政治意义的,这是皇权为了打击魏晋世家对政治的垄断而生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