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十大富商-《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2/3)页

    这些人连忙道:“刘总好,欢迎来到雅加达!”

    “复兴,跟我介绍介绍这些华人俊杰!”刘韬微笑道。

    “好的!刘总,这位是印尼首富,林邵良先生!”叶复兴介绍着第一个老人。

    刘韬主动和这个老人握手:“林老先生,久闻大名!”

    林邵良,稳坐印尼首富多年,是印尼的一个传奇。其原本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漂洋到印尼。印尼独立后,林邵良将公司迁往雅加达,先后创办花生油工厂、肥皂厂、纺织厂、轮胎厂、自行车零件厂,还与新加坡、香江建立贸易关系,快速把生意多元化、规模化,并于1957年在泰国金融巨头陈弼臣的帮助下创办了印尼中央亚细亚银行。到1967年,林邵良在印尼建立起一个兼有工业、商业、金融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印尼企业界的巨头。

    林邵良的头衔很多,‘水泥大王’、‘地产大王’、‘金融大王’、‘银行大王’、‘商贸大王’等等。

    到了现在,林邵良创办的三林已在印尼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0多家公司,业务涉及70多种行业,总资产超过200亿美元,年营收近250亿美元。

    难能可贵的是,林邵良在过去十几年积极回乡投资建设,而且带动了南洋的华商回祖国投资建厂,从事慈善。

    到现在为止,林邵良在闽省建学校、修水厂、修路起码投了上亿人民币,投资建厂差不多10亿人民币。

    当初盘山集团进入印尼,第一个联系到的便是林邵良,双方有着十几年的合作了。

    “刘总你好!”林邵良心中很是惊讶,他没有想到刘韬竟然如此年轻。

    叶复兴介绍着第二位老者:“这位是黄亦聪先生,黄亦聪先生和林邵良先生一样,都是来自闽省,林邵良先生来自闽省福清,而黄亦聪先生祖籍在鲤城。”

    对于这位老人,刘韬自然也了解他的详细资料,其人生堪称丰富精彩。

    黄亦聪7岁随母亲到印尼苏拉威与在那里打拼的父亲团聚。1942年日本占领印尼后,还在读高中的黄亦聪被迫辍学,通过走街窜巷倒卖糖果、面包等开始做生意。通过这种一步步打拼,他先后自办杂货店、面包饼干作坊,收购椰子加工椰干,不到10年就小有名气。1960年已有不少积累的他移居雅加达,创办了‘金光公司’,后其发展的第一个核心业务便是食用油及棕榈种植,到了1980年他已经是印尼的‘食用油’大王,而在食用油生意积累到资本后他进入到纸浆生产及造纸领域,到1990年,其旗下的造纸工业已在印尼首屈一指,并推动造纸成为印尼的一大产业。

    相比其他印尼财团,黄亦聪与华夏的联系更为紧密,早在当年万隆会议后,他听从领导的建议,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华夏学习,他的所有子女都是在华夏名校读完大学。

    黄亦聪也是目前在华夏投资规模最大的印尼华人企业家,他的两个儿子这十几年都是在华夏商界。

    在叶复兴的介绍下,刘韬一一与这十位华人巨富握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