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产业政策-《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1/3)页
    京城。
    四合院。
    8月份的京城,气温还是很高。
    比三十年后低个几度,但是依旧很热。
    离开香江后,刘韬便乘坐专机回到京城。
    此次除了休假外,便是参加一场重要会议——‘火炬计划’工作会议。
    这是由国家科委召开全国第一次‘火炬计划’工作会议,旨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的目的,就是通过政策扶持,促进高技术、新技术研究成果商品化,推动高技术、新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
    ‘火炬计划’是进一步开发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中的高新技术成果和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八六三’计划的成果,使之形成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品。
    对于这个‘火炬计划’,刘韬是有所接触,因为三十余年后,这个计划依旧存在。
    刘韬喝着茶,一边翻阅着此次‘火炬计划’的相关资料,此次会议将会开四天时间。
    从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受到美国、苏联的影响,关于经济发展存在着两种巨大分歧的观点。
    一种观点受到美国自由经济学的影响,信奉自由经济学,认为应当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一切交给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交给市场去选择,市场化有着最高效率,有着最好驱动力,优胜劣汰。
    这种观点认为,产业政策之所以会失败,一是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二是因为激励机制的扭曲。
    一种观点则是认为,落后国家不能没有产业政策,行业需要国家产业政策进行引导,从而发展得更快,发展得更好,从而才有机会发展起来。要是落后国家没有产业政策,如何去和发达国家竞争。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既是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经济的分歧争论延续,也是美国新古典经济学和哈耶克经济学的范式之争延续到华夏。
    这场经济学界的争端,最早则可以追溯到30年代凯恩斯和哈耶克之间的争论,这两位经济学鼻祖级人物就‘政府是否应该干预市场’展开了几轮大战。
    谁对谁错,其实哪怕再过三十年,也没有结论,同样会争论不休。
    但是毫无疑问,华夏选择了产业政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