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站在老师的肩膀上-《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3)页

    “茅公,您觉得这样安排怎么样?”

    章光年看向沈雁氷。

    方言也顺着他的目光,看向老师。

    就见沈雁氷早有准备,拿出两份稿子,“这份是我写好的评论,等《大秦之裂变》发表的时候,一并刊登,另一份是我提前给这部备好的序言,单行本发行的时候加进去。”

    “老师!”

    方言为之动容,眼眶微红。

    真的是前前后后替自己能想到的都想了。

    这篇评论和序言,相当于给自己撑了把遮风挡雨的保护伞。

    再加上章光年、王朦等人的保驾护航,简直是给自己叠了一层又一层的甲。

    “茅公,您的意思,我明白。”

    章光年郑重其事地接过稿子。

    沈雁氷笑着点头,吃力地站起来:“你们在这里坐会儿,我跟光年到书房里说些事情。”

    章光年让刘剑青留下来,跟方言聊一聊发表的其他细节,比如稿费。

    “老师,您慢点。”

    方言仿佛没听见一般,小心地扶着沈雁氷往西厢房里走。

    刘剑青耐心地在屋外等着。

    不一会儿,看到方言一个人走出书房。

    《大秦之裂变》上下两部,合计61.4万字。

    虽然分第一期、第二期发表,但稿费会在第一期的时候,就一次性结清,按照千字10元的标准,一共是6140元,但还要缴税。

    超出800元的部分,必须按5%征收。

    最后到手的,也就是5873元。

    当然,这仅仅是第一笔钱,既然沈雁氷都帮方言准备好序言,单行本肯定会提上日程。

    也就是一鱼两吃,一本书挣两笔稿费。

    除了基础稿费,可还有印刷稿酬。

    如果能印个五十万册,就可以拿到基础稿费的一半,也就是税前能有3070块。

    税前一共可以拿到整整15350元!

    这可是1980年的一万五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