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4月2日,早上。 方言等34名学员集聚在会场,探头探脑,看着所里的老师们陆陆续续进来。 时不时就有人在问,“人来了没有?” 正当众人交头接耳时,前去迎接的李清泉和徐钢,引着一群人走了进来。 “领头的就是陈荒煤吧?” “曹公、丁铃先生、肖老他们都来了,慢着,慢着,怎么不见艾老?” 瞧着他们宛如追星族的样子,方言站在茶几的一侧,瞥了眼和他一起当服务员的铁甯。 “水倒好了吗?” “都倒好了,温度正合适。” “那我们上吧。” 方言小心地端起摆满茶杯的脸盆。 茶话会,没有茶怎么能叫茶话会。 可是文学讲习所什么都缺,连茶壶都没有,有人干脆提议把茶叶放进暖水瓶。 方言劝了下来,茶叶本来是低档的,搁在暖水瓶里泡,与其喝这茶,倒不如多喝热水。 于是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在搪瓷杯里放上茶叶,先倒入三分之一的热水把茶叶泡开。 等领导和老师们来了,再往里加热水。 方言试验了2次,味道凑合,水温正好。 方案立刻被李清泉采纳,还特意点名让他和铁甯端茶送水,就见陈荒煤、沙汀、冯木等作协领导,以及文坛大佬们,直接入座。 两人凑了上去,男女搭配,一个拿着脸盆,一个依次把搪瓷杯摆在老同志们面前。 “这位小同志是铁甯。” 李清泉趁着他们端茶的空隙,向在座的陈荒煤、丁铃、万佳宝等人介绍,“来自冀北的女作家,非常好的苗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您看人真准! 方言正胡思乱想,耳边突然听到慈和的老太太声音:“这我认识,曹公,他就是方言。” “曹公好,丁铃先生好。” 方言弯了下腰,面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就是讲习所的创办人兼第一任所长,丁铃。 身边这位戴眼镜,西装领带,一丝不苟,就是写出《雷雨》等巨作的万佳宝(曹禺)。 “喔,小方,你好年轻啊。” 万佳宝上下打量了一番。 “巴公第一次见到小方,也发出跟曹公同样的感慨。”李清泉颇为欣慰地盯着他看。 巴老?! 铁甯心里泛起波澜,余光瞥向方言。 一圈送茶下来,心中已经是惊涛骇浪。 这些文坛的前辈们对待方言的态度不一般,眼神里流露出几分欣赏和呵护之色。 要不是知道他的背景,还以为是文二代! “我们该撤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