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何况霍元真闭赵元奎的年纪还要小一些,这护国大师一当上,只要赵元奎还是皇帝,那么这地位就是稳的,几乎可以一当一辈子了。 霍元真没有做声,打量了一下眼前二人。 赵元奎说这种话,其实有些大逆不道,不过赵兮墨却毫无所觉,显然这叔侄二人早就商量好了什么。 赵兮墨如今也是紧张的注视着霍元真,从他的眼睛里,霍元真看出一丝犹豫,似乎并不是特别希望自己答应。 若是一般的出家人面对着护国大师的诱惑,怕真是难以把持的住,只不过霍元真根本不在乎当什么国师,自然心态平稳,能够冷静面对了。 “想拿此事来犹豫贫僧,试探贫僧吗?” 霍元真心里暗笑,但是脸上依旧是古井无波,对赵元奎道:“赵施主,贫僧首先谢谢你的美意了。” “不妨事,大师,元奎所言,句句属实,希望大师能够应允,这样日后在京中,来回走动也方便一些,元奎也可以经常去请教大师一些事情了。” 霍元真又仔细看了看赵元奎,他语出真诚,似乎并不是伪作。 可是赵兮墨又有些紧张,这就说明,此事上,二人的心里是抱有不同的看法的。 瞬间霍元真就已经拿定了主意。 对赵元奎微微的摇了摇头,“赵施主,此事贫僧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赵元奎一愣:“大师,国师你都不想做吗?” 霍元真这时候终于是站起来,对赵元奎道:“国师有什么好,贫僧是少林方丈,难道我还能将少林寺搬到京城去不成。” 赵元奎听到霍元真如此说,最后竟然一咬牙:“大相国寺的两位禅师年纪也大了,若是方丈愿意,此事赵某日后定会从中斡旋,争取让方丈。” 霍元真摆了摆手:“赵施主的心意贫僧领了。” 说完以后,霍元真来到了桌案前,拿起纸笔,提笔写了一首诗,递给了赵元奎。 赵元奎看了一眼,闭口不言,略略有失望之意。 赵兮墨有些忍不住了,将赵元奎手中的纸拿了过来,一看上面是一首七言。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往长安眠,清风明月两相伴,古卷青灯度流年。” 看完之后,赵兮墨不禁神色有些激动,突然大声道:“好!大师说的好啊!出家人,不被名利所动,不为红尘乱心,此份心境修行,就已经胜过大相国寺的利言禅师许多了!” 霍元真微笑道:“施主谬赞了。” “没有谬赞,绝对没有谬赞,大师不必谦虚了,您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人品心性,实乃是老夫生平仅见,这少林寺老夫没有白来呀!” 说完以后,赵兮墨更是哈哈大笑:“元奎,你没有成功,我们叔侄来的时候,就已经说过此事,此事的结果,只能是满足一个人的心愿,如今看来,你要失望了。” 赵元奎苦笑了两声,“大师不肯前往长安,实乃是元奎的一大憾事啊,不过也罢,大师世外高人,元奎实在是不敢勉强,最多日后元奎有时间了,当亲自前来少林见大师,只希望大师不要那么轻易的拒绝元奎,事在人为,总是能找到变通之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