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水恩寺-《武隐不杀》


    第(2/3)页

    这天夜里,施仆地带着随从悄悄离开了市镇,他走向了难民更多的下一个市镇。

    施仆地走过了一个个市镇,说服了一个个巨富布施灾民,用以解脱人世痛苦为宗旨的佛法,慰藉了无数痛苦灾民的心灵。

    追随施仆地的难民越来越多,终于有人认出了“大鼻子和尚”,格日格和粟火门的事迹从中南高原流传到了滂泊江平原,施仆地一时间成了灾区叫得最响亮的名字。

    洪灾区域大多属两江王孙函管辖,孙函也是旭瑞王朝七大军帅之一,洪灾发生以来,孙函每日都深入灾区第一线,率领军队泄洪救人,在后方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孙函深感灾民数量过大,人心浮动,难以组织控制,救助起来极为困难。

    孙函听说灾区出了个叫施仆地的外国僧人,他在灾民中有着极高的威信,就亲自找到了施仆地,恳请他说服灾民不要到处流动。

    施仆地在一个两大城市的交界处住了下来,这里是难民最集中的重灾区。

    孙函命军队在这里为灾民搭了一大片的简易帐篷,官府设置了多个粥场,可还是“僧多粥少”。

    施仆地跑遍了市镇,说服了不少富商乡绅来这里开设粥场。

    之后,施仆地又开始为灾民开坛讲佛,由于灾民太多,都要挤到前边,秩序十分混乱。

    施仆地让随从用木棍绳子围起了一个大圈子,每次让一部分灾民进入圈子里听课,然后再换另一部分灾民进来听课。

    施仆地在圈子的正中间竖起了“水恩寺”的木牌,粥场的富商乡绅出钱出人修筑了围墙,盖了房子,筑起了讲台,孙函到普山的寺院里请出了一尊观音菩萨。

    最初的水恩寺就这样建成了。

    灾民有了菩萨的保佑,都安心地投入到重建家园的事物中了。

    水恩寺建立起来后,寺里每天都有大量本地和外地慕名而来的灾民前来拜佛,施仆地虽然内力深厚,但是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日长时间地大声讲经说法,他的嗓子发炎说不出话了。

    施仆地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当地的人们,每日送药的捐赠财物的人挤满了水恩寺。

    施仆地白天组织人力把大量的金银物资分发给了灾民,晚上在几个已经追随他出家为僧的原来的几个随从的帮助下,书写佛经。

    二年以后,水恩寺已被一些富商土豪出资改建成了南方规模仅次于普山的广法寺的大寺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