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高望-《汉末皇子辩》


    第(2/3)页

    一个立志要改变世界的人,他能忍受他的士兵受了那么一点小伤过后,默默的流血而死么?

    他能忍受他的子民还没有生下来,就因为感染没有活下来么?

    刘辩一个都不能忍!

    京师的消费水平还是很高的,而医官大多数过着苦哈哈的日子,要经常去给达官贵人问诊补贴家用。

    虽然说这个时代医者的本心大多是讲究医德的,但是再怎么说,拜托别人这么重要的事情,也起码给个误工费。也算刘辩对于医者的尊敬,圣人不一样也要吃饭的么。

    “当然,这也麻烦高公公了,如果一个孩子能经受考核过关,高公公在其中还要多多帮忙照看,吾看也算一个孩子给予高公公五十金幸苦费。”

    高望一听,连忙推脱道:“为殿下办事,是奴才的职责所在,怎么能收殿下的钱呢。”

    “哈哈哈,诶,高公公,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呢。”刘辩画饼道:“以后这里可能要走出几百,上千名医生。我不觉得多,越多越好!”

    刘辩自然有这样的计划,但是就是不知道,等到时候坐在那个主位上的还会是高望吗?

    就算整个社会多出上万名医生,在刘辩看来也是不够用的。

    汉朝的皇帝一旦出行,必然是大把的撒钱,但是其后的政治腐朽,所得到的恩惠,根本就已经不是农民,而是地主豪强.。

    刘辩认为,大把的撒钱大赦天下,还不如推行将太医院的医生,巡回天下义诊,这也符合当代医家的胃口,收揽民心肯定是卓有成效的。

    张角能玩这套,刘辩自然也能玩,刘辩深感后世的偏远山区的平民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在没有医保的时候,多数小病靠自己抗,大病一查,没得治就直接等死。

    皇帝老子都把自己医生去医治平民百姓了,那么百姓还有什么不认同这个皇帝呢?

    再说古代的医术的推动向前,多靠医家四处游医,见到了不同的病症,学习到了不同的方法,受到了不同的启发。

    才使得张仲景写下了《伤寒论》、孙思邈写下《千金要方》、李时珍写下《本草纲目》。

    并不是说宫中的太医的医术不高明,他们并不是不聪明,能当太医的肯定是一时医学之佼楚,而是安逸,使他们失去了进取心,就像后世的公务员一样……咳咳咳……

    成百上千……高望瞬间感觉无数的小钱钱向自己砸来。高望的地位很尴尬,论世人评说的十常侍,加上了自己,骂自己祸乱朝纲。

    可是真正论地位,自己在十常侍只排在末尾,若不是当年也参加了政变,可能都算不上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