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四年尔过-《汉末皇子辩》


    第(2/3)页

    朝廷税收也因为灾荒短缺难收,四方需要支钱,加上汉灵帝更是以为喜欢享受的人。百姓没钱了,但是,世家大族和官员有钱啊。汉灵帝便想了一个昏招,光和元年(178年)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

    购买官职的人趋之若鹜,汉灵帝那是赚的合不拢嘴,官职如果可以用钱来买,这对本就贪污腐败的朝代末期的官场更是如同放下了脱缰野马的最后一道束缚。没官的人想买官,小官想换大官,,些许的俸禄怎么能够购买官职?明码标价的官职卖钱还是变本加厉的嫁接摊派到百姓的头上,民生苦不堪言。

    朝堂斗争已经愈发残酷,参与搏杀之人,若是失败,皆以重刑处死。所有人都已经杀红了眼,都已经没有了耐心,更大的风云,更激进的手段正在暗处酝酿着。

    这四年中,鲜卑人在一统鲜卑族的枭雄檀石傀的带领下,年年侵犯汉朝边疆,东至辽东,西至凉州,在这漫长的边疆线上。就如同剪羊毛一样,每年给汉室放血。一步一步用着汉帝国的,人口,技术,财富,来壮大鲜卑族的自身。

    四方蛮族,也不断出现异动和叛乱,虽每次都被文臣武将给镇压下去,但是声势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攻没郡县之事,汉室身上的毒脓,已经渐渐深入骨髓了,离历史上天下动荡的黄巾起义也只有五年了……

    大汉的京师总是叫那些王公贵族流连忘返,洛阳总共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这里有太多的故事和华夏文明的痕迹,“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

    借用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一句诗,也是最能代表洛阳历史地位、最令洛阳人自豪的一句话,那就是“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而到了宋朝,太祖皇帝赵匡胤高瞻远瞩,为了军事防御和很多综合因素考虑,也想定都洛阳。但是洛阳城内已经荒废太久,城春已然草木深。

    昔日的华夏古都,文明的摇篮因为战火毁灭了一切,只有高耸的城墙诉说着辉煌的过去。

    高官们不会想着这些,以示警醒,他们沉醉在洛阳的繁华,高门子弟依然走鸡斗狗,却不知,他们已经站在翻滚不休的锅炉上。

    洛阳的城外,几乎已经被灾民所包围,有人车经过,便会蜂拥而至扒扯着马车乞讨食物,这里每天都在死人,城门口跪着一排一排插着草标的人,只要有口吃的就能买下他们。

    那些高高在上的朝官们,他们不会知道城外的难民生活在多么悲惨的地狱中,因为灾民们连洛阳的城门税都交不起,官兵们只会把他们驱赶出城,京兆尹也把他们视为最大的毒瘤,无时无刻的只是想着剿灭,而不是赈灾。

    临河的酒楼挂着挂着一小串的灯笼,上书“同福酒楼”。最好看街景的雅间却被人占下,刘辩坐姿不雅的喝着茶看着风景。旁边的人大多王公贵族都认识,就是被他们多称赞奇人,能人的孙掌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