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 说服出军-《白马掠三国》
            
            
            
                
    第(1/3)页
    其实谈到这儿,关于公孙瓒和刘虞之间的主要冲突,高郅的心里,已经跟明镜似的。
    在他看来,公孙瓒和刘虞两个人,无非就是在对待胡人的抉择问题上,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
    白马将军公孙瓒,虽然在将星璀璨的三国时代,如昙花一现。
    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代表着一个相当血性的北方问题的解决思路,即为用武力镇压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和叛乱。
    相对的,他的上司幽州牧刘虞,则是倾向于用怀柔政策来处理这些外族。
    一个人想要通过武力,对外族进行打击;一个人想要通过感化,求和共存。
    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主战派与主和派。
    自然,矛盾冲突,便是不可避免的。
    非常明显,思想理念上的分歧,无疑是最难以调协的。
    历史上也正是因为如此,刘虞才和公孙瓒不和,最终矛盾激化以致兵戎相见。
    因为当两者之间,出现纷争的时候,通常都是源于对自己所认可的理念的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则往往意味着自负的诞生。
    而自负者,便不会希望别人否定自己的观点,甚至去推崇相反的理念。
    现在,高郅在刘虞面前夸奖公孙瓒的处事方法。
    无疑,便是从另一个方面,变相在说他刘虞所一直贯彻采取的办法,是错误的。
    如此一来,他自然心情不爽,自然不会给高郅再流露出什么好脸色来。
    虽然,在高郅的心里的确是认为刘虞的观点不对...
    不过,人在屋檐下,他也不好去直言斥责。
    而且,他也没那个胆,毕竟,这里,可没有什么后世的言论自由那一套说法。
    对一州之州牧指责...怕不是不想活了。
    更何况...
    有敬酒不吃,何必上赶着去吃罚酒呢?
    “治正推平,功在千秋!”于是,在沉吟了片刻,高郅憋出了八个字。
    当然,这八个字,倒不是高郅自己编织出来,用来随口应付刘虞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