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虽然不少靠走私取利的权贵缙绅,因为大明朝廷又从东洋得到一大笔钱而气愤,但皇帝朱厚熜自己却是很高兴的。 有这笔钱,他自然也就可以进一步砸钱扩大基本盘。 宗室总算可以好好管一管了。 军户子弟也可以好好培养培养了。 朱厚熜之前没有改革宗室,对宗室进行重新管理。 就是因为财力不足。 毕竟要改革宗室制度,就得有钱解决中下层宗室和他们王亲的俸禄不足问题。 不然还不如保持现状,坐视一些宗室子弟闹官府,让官僚们头疼去,而避免中下层宗室真的把怨气转移到皇帝身上。 卫所军户也是一样。 没有财力改革卫所军户制,那就不能强制对军户逃亡的问题进行整顿。 而朱厚熜打算先改革宗室。 把宗室笼络住。 避免宗室势力与守旧派合流,被士大夫继续利用,而对皇帝心怀不满。 现在,朱厚熜既然又有了额外的财政收入,自然也就有开始有这个心思。 “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因陛下圣德远播,威加宇内,所以才有倭酋大内氏为息干戈而赔粮三百万石,且愿意本朝通商,而增税两百万!” 看着源源不断送去太仓的粮食和白银,首辅杨一清等执政大臣也精神抖擞,亢奋不已,而向同来看这些钱粮的朱厚熜行礼祝贺起来。 朱厚熜则看着这些钱粮,也笑着颔首说:“这里面也有诸公的功劳,传旨,霍韬、张镗等巡视东洋、消弭倭乱有功,令有司论封赏,另外,御书房大臣皆赏正一品俸,赐上柱国,还有各部衙门协助配合有功者也令吏部请功论赏。” “陛下,这事,臣等并未做任何事,故谈不上有功,也不敢领赏,请陛下收回成命!” 杨一清忙拱手推辞起来。 王琼等也跟着:“臣等附议,请陛下收回成命!” “你们御前奏事,能公忠体国,未横加阻拦,且居中为此事协调筹划,怎么能不算有功呢。” “再有,此等富国惠民的事,不推功执政,也不利于鼓励将来执政者锐意于富国惠民事。” “所以,不准推辞!” 朱厚熜说道。 杨一清等连忙称是,且神情更加愉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