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明紫禁城分前朝和内廷。 太后一般不会来前朝。 因为大明没有太后垂帘听政的情况。 成熟的文书政治制度,让皇帝再年少都可以不用亲自处理国政,自然也就更加不需要太后垂帘。 当然,这也与大明妃嫔皆选自民间与“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有关。 但这不是外朝官僚们已经先不守祖宗规矩,不肯接受皇帝特简,非要皇帝以廷推任命大臣了嘛。 所以,张太后也就在朱厚熜的故意纵容下,来了外朝,也不用讲规矩了。 朱厚熜的确在故意纵容。 因为他立即让人跑去给值守的锦衣卫打了招呼,放张太后出去。 于是,张太后顺顺利利地往外朝走来。 各处宫门值守锦衣卫在骆安的带领下,主动退到了一边,恭顺地跪下来行礼。 而在张太后走向前朝时,杨一清等已经来到了跪在左顺门前的王科等面前。 “特简本就合乎祖训,廷推亦是从特简之制而来,你们这样做,是在违背祖训!立即回去!” 杨一清一来就先斥责起王科等人来。 王科等则回道:“廷推乃祖宗良法,陛下不从祖宗良法,非我等致君尧舜之愿!” “冥顽不灵!” “真是冥顽不灵!” “祖宗成法如何,岂是尔等所能置喙,尔等再这样下去,与谋反篡权何异!” 王琼乃至直接叱骂起王科等来。 王科等并不回答。 因为他们不是不明白这是逼迫皇权,而是他们早已笃定要以死争得皇帝让步,以死造成士权与皇权分庭抗礼的事实。 王鏊这时则不由得痛心心道:“你们既有如此骨力,何不用在为民请命上面,何必在这里逼天子与朝臣共治啊!难道你们非得等太后再下懿旨,饬尔等乱祖宗制度吗?!” “我们就是在为民请命!” “天下公论即民意,陛下不从廷推,便是不从民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