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也就导致皇帝借给外朝的旧债刚要还完,就不得不借新债。 费宏就觉得,皇帝陛下的债,像是永远还不完似的。 这让他倍感沮丧。 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下至黎民百姓,上至执政大臣,普遍都不喜欢欠债,而喜欢维持一个有存留有盈余的财政状态。 无论是当家还是当国。 他们都更喜欢这种状态。 这是上千年历史经验形成的文明习惯。 毕竟在这片土地上,灾害与动荡会时常出现。 所以,在风调雨顺时,保持节用,存粮存钱备荒备战的思想烙印,早就刻在了每个人的骨子里。 但费宏一想到,从梁储开始,每任首辅都没有还清债务,他心里倒也好受了许多。 不过,费宏仍存有想还清债务的心。 一日不还清,他这个首辅就一日当得不踏实,睡觉都睡不安稳。 所以,费宏主动拱手奏请道:“陛下,如今不臣藩王皆已处置,臣请辞去兼管吏部之权,而能尽心于开源节流事,以求能早日还清外朝债务!” 王琼这时看了费宏一眼,不得不一咬牙,也跟着说道:“陛下,臣也请辞去兼管兵部之权,而能尽心于国税改良,以求早日还清外朝债务!” “准!” “那就下旨廷推新的吏部尚书、兵部尚书。” 朱厚熜答应了两人所请。 “至于债务嘛,不急,眼下急需处理的是,今年京师保定、南直凤阳淮安、山东兖州、河南开封、山西大同,这五处受灾地方的赈济之事。” 接着。 朱厚熜又提起了别的事。 而这事就是关于今年发生的几处灾情。 没办法。 大明太大,地理情况复杂,气候也复杂。 所以,每年总会有几处地方发生需要上报的大灾。 特别是在这个各类防灾的公共建设水平还不高的时代。 朱厚熜如今也习惯了。 但习惯归习惯,受灾的地方不能不管,因为一旦不管,还会造成更大的破坏。 朱厚熜这里说后就问着两人:“户部拿出赈济章程没有?” “回陛下,户部议后认为,可先令地方出藩库存留赈济,再视灾情拨调钱粮赈济。” 费宏这时回道。 朱厚熜听后皱眉道:“怎么只让地方出藩库存留赈济呢,万一地方官吏太贪,亏空严重,没有存留或者存留太少怎么办?” 费宏未答。 朱厚熜这里则继续说道:“还是先预拨赈灾款,至于用不用的着,事后再核算,宁多耗费一些国帑,也不要多死一个人!” “陛下仁心如天,臣等自然不敢不从。” “但外朝国库现在还欠着债呢!” 费宏回道。 朱厚熜笑着说道:“欠债也可以继续借嘛,救灾要紧!” “陛下圣明!” “治国当以民为本,不能为节用钱粮而使灾民因为赈济不及时而家破人亡。” 王琼这时先附和起朱厚熜来。 费宏这里也得拱手称是,且看了王琼一眼,而心里恨极了王琼此时的落井下石之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