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哪位太后的谕旨?” 朱厚熜问道。 传旨的太监张忠回道:“回皇爷,是慈寿太后的谕旨!” “太后有何谕旨?” 朱厚熜继续问道。 张忠回道:“太后降谕旨说,请皇帝为两位国舅爷做主,为先帝爷做主,说北直士子这是欺先帝不在了,所以要诬陷建昌侯和寿宁侯,要逼建昌侯和寿宁侯去死!” “明明两国舅现在是在惠民,也强诬两国舅在害民,明显是欺先帝不在,才敢这样!” “如果皇帝不杀他们,以慰先帝,她也只能学那不忠不臣的贱儒杨和,也去自缢,证明给皇帝看,她也不会坐视建昌侯和寿宁侯受不白之冤!” “速去劝住皇伯母!” “告诉皇伯母!” “朕不会让先帝升天后还受委屈,也不会让她老人家还受委屈!” 朱厚熜说着就看向了阁臣九卿们:“你们都看见了吗,太后要以死明冤,朕岂能背一个不敬太后不正国法之名!” “朕若逼死太后,朕也只能退位了!” “臣等死罪!” “臣等唯请陛下镇压乱贼,告慰太后,告慰先帝!” 内阁首辅梁储等,自然都不敢再反对,忙匍匐在地,叩首而道。 “准!” “立即按太后慈谕拟旨,然后并持太后慈谕,着巡城御史率五城兵马司兵马镇压乱贼!” 朱厚熜说道。 梁储等拱手称是。 于是。 这些人就离开了大殿。 “太后不是改性了吗?” “怎么突然降这样的谕旨?” 而在离开时,右都御史李昆不由得对王缵嘀咕起来。 王缵道:“可能是太后之前都是忍着的,这次占了理,自然不用再忍!也可能是,之前都是另一位太后在劝着她,而这次另一位太后没有劝了,可能也支持她了。” 李昆颔首:“这说明,陛下是铁了心要在顺天府重塑钱法,没有谁能挡得住!这些敢闹事的北直士子,是真遇到一位铁腕天子了!” “没错!” 王缵点了点头,接着嘱咐说:“当告诉巡城御史,让他镇压乱贼后,对外贴告示就说是陛下奉太后谕旨不得不为,大儒杨和他们这些北直士子为陛下尽忠尽孝而亡也算是死得其所,别真说陛下也有意强势推动新法!” 李昆点头:“如此方合圣意。” 建昌侯府前。 抬着大儒杨和的北直士子们正在料峭春风中,把建昌侯府围的水泄不通。 建昌侯张鹤龄现在也吓得不敢出门,躲在大门后面,隔着门缝后说: “娘的,我就说过,这些士族不好惹!” “老子欺负老百姓,他们最多上个本骂我几句,没几个真的敢要我的命!” “但现在,我真听了陛下的话,争夺起他们的利来,他们就来堵我的门来了,这是不等我出去被他们打死,他们就不罢休吗?!” “陛下不是说会为我做主,怎么还没派锦衣卫来帮我伸张?” “陛下不会跟当年姐夫一样,也怂了吧?” 张鹤龄越想越觉得不安。 一时。 他还因此狂躁地踹起自己身边的门客来:“你们平日一个个都说自己比诸葛亮还聪明,怎么到这个时候都哑巴了,赶紧想想办法呀!” “你们说,我现在要是出去求个软,有没有用?” “国舅爷,使不得,皇上服没服软都不知道呢,你怎么能先怕了!” 因进京参加恩科而再次落第,也就暂时应募为张鹤龄府上门客,挣点生活费的文征明,这时忙劝起张鹤龄来。 张鹤龄点头:“也是!” 但也因此,张鹤龄也越发不安了,不由得道:“陛下到底是给我做主啊,还是打算服软啊!” “让开!” “让开!” 这时。 张鹤龄瞅见外面,大批兵马出现了。 这让张鹤龄一下子兴奋不已。 “这是陛下给咱们撑场子来了?” 张鹤龄笑问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