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廷和听后身子往后一仰,差点晕厥过去,随后惨笑说:“臣谢陛下,然其实是圣德早已远播,百姓自然更信任陛下!与臣并无关系!” “陛下,臣旧疾未愈,不宜在外久待,只能先请旨告辞,还望陛下恩准。” 杨廷和接着又说了一句。 他现在的确面色苍白,整个人憔悴的很。 朱厚熜见此倒也点头准予,让杨慎把杨廷和扶了回去。 杨廷和在离开大明门后,才渐渐神色悲戚地瞅了大明门外的鲜血一眼,而对杨慎说: “那起居注不能留着!” “将来如果为父实在不能回朝廷执政,你若回去执政,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让那起居注不能留传后世!” 杨慎点头。 “儿子记住了!” 杨廷和则接着说:“陛下实在是太厉害,但越是厉害的君王,越会明白这天下是不能改制的,一改就最终毁的还是皇权根基!毕竟今日这些百姓能助皇权压士权,明日也能助士权压皇权!” “照父亲的意思,陛下这次只是万不得已,才又让百姓参与进来?” 杨慎问道。 杨廷和颔首:“应该是。” 接着。 杨廷和就笑呵呵地问:“不会真有爱民如子的帝王吧?” “即便有,那也是一糊涂帝王!” “自古牧民如牧畜,只是因要以圣人之道养之,才更合适。” “以陛下的圣聪,不至于不知道,养家畜是为用其力,食其肉,而非真欲其跟自己一样,也可以富贵悠闲!” 杨廷和有意开导自己的儿子,也就继续多言起来。 杨慎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这么看,我们的确是太急了,没有想到陛下会不怕虏寇,乃至还继续学士绅,也借民闹事。” “是啊!” “不能再直接逼陛下了。” “陛下或许虽聪明,但到底年少,所以心气高,易行偏激之事,一旦占了理,也不惜行杀人诛心之事!” 杨廷和回道。 杨慎道:“可这样一来,难道真要坐视税务营出现,乃至将来推行全国?” “让这事推行全国,非一朝一夕就能办成的。” “你要相信朝中大臣,他们会想办法让陛下忘了这事的,乃至给陛下改制的事设绊子的!” “天子也是人,每天也只是十二个时辰,只要让别的事多起来,这事就能拖下去,一直拖到天子放弃把税务营推广全国,乃至撤回税务营,甚至结束一切改制的。” 杨廷和对于朱厚熜打算改革税政地事倒是不担心,因为他相信大明的官僚集团,不会让雄心勃勃的大明天子能办成事。 毕竟大明历史上不乏当今天子这样聪明的帝王,但最终所谓改制也都成泡影,没有改变了整个天下的格局。 甚至。 杨廷和依旧相信聪明的朱厚熜还会主动放弃。 …… 朱厚熜也在杨廷和离开后不久,让众人都散了,而他自己也回了清宁宫,且也让梁储一起到了清宁宫的御书房。 眼下,正值年底。 朱厚熜抱着小手炉,倚着窗,看着窗外正于皑皑白雪中独自芬芳的腊梅,而若有所思地对梁储说: “今天的事,很明显天下想只让朕做牺牲的士大夫还是太多啊!” “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陛下既然做了天下之主,掌最大的权柄,就该做最大的牺牲。” 梁储回道。 朱厚熜笑问道:“牺牲朕就能天下大治吗?” “就算朕现在让你们把紫禁城拆了,只给朕留一座宫殿,把宫女内宦都遣散了,天下百姓想必也好过不到哪儿去,就同之前拨下去的军饷和赈灾款一样。” 梁储回道:“陛下说的是,凡事要循本因,天下大弊,不是牺牲天子就能彻底解决,而是彻底改变不合时宜之制才行。只是天下守旧懒怠而只想让天子一人牺牲的太多,故而一时即便要改制也难以推行,山东税务营,一时也只能止于山东。” “难也要推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税政改革就先止于山东,如同清田先止于京畿,盐政先止于两淮一样。” 朱厚熜说着就站起身来,在房间地毯上走着,说道:“先把眼前最急的事做好吧!你说眼下最急的事是什么?” “运送进京的两淮无地饥民,需要怎么安置的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