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少典居青丘国,后世之人,多牵强附会,称少典乃‘有熊国’主。其实,上古典籍之中,确没有‘有熊国’之称谓的记载,而后世所载之有熊国年代、位置、历史,按图索骥,却皆能于上古典籍中,找到明确的渊源记录,那便是‘青丘国’! 少典自废千秋万载神身寿命,自降于生老病死的人间,一心只求一人一世共白首,又着娘娘,依旧居于娲皇宫,以颐养病体,而自己,却于‘青邱之泽’,这个昔日他与狐族世代祖居之地,行‘统御六界、四海、八荒’之实,其顾念娘娘尊仪、惜念芷兮之情分,不可谓不深!然追溯万万年历史,尚找不出一位天帝,可有此魄力! 少典治下,以六界最弱的人,为尊。神仙妖魔鬼,虽皆有术法傍身,然:神仙须人类庙宇供奉、方为善者积福、恶者降灾;妖须寄养于天地灵气间,若祸害人间,便要堕魔;而魔者,虽恣意,却于人间正道,无须臾之地,须绕道而行;至于鬼,更是人之所附,昼伏夜出,于人不相扰乱。真所谓朝天阙诸灵所叹之‘各行其道,又彼此交融’,世道井然有序,彼此牵制,昔日手无寸铁、毫无存在感的人,一跃,而成为天地间,最扬眉吐气的万物灵长。 此,非少典帝开其先河,人力所不能达此境界!此,笔者于少典之前世今生,喟然慨叹,而成此书之因! 倘若诸君会问,是什么样的情愫,促使少典作出了如许多,破天荒之举,那,还要从未若所救的蜉蝣化成的红衣女子--芷兮,投生何处,说起。 且说那红衣女子,衣袂拂过奈何桥,俯首蹙眉,低吟之语:“我从哪里来,还到哪里去?”她,去的地方,便是她,曾被滇儿折下,后又半路成妖、生而被逐的地方,虞脉下,成了一株,荼蘼,枝叶与浓郁之香,皆极似白芷,确终归是一株,荼蘼。 倘若这里,还是昔日的密境,她还是会被逐出境的吧?可是,少典帝,绝不会再让她受一次颠沛流离之苦。她放弃了未若为她争取的‘奈何桥后,直接投胎为人’的机会,选择回归她的本身,返璞归真,去做一株荼蘼之妖,少典便还将她回归的地方,化为妖境,只是,妖,现在的位置,早已沧海桑田,今非昔比,须仰‘人’鼻息的妖境,定不会让她这个从最本初的植株开始修行的末等小妖无家可归的吧。 少典之用心良苦,于此,已可见一斑。 居于青丘国、职掌万物生灵的少典,一如千年前,居于薄山青丘、却日日跑到中皇山下,去呵护那株还未修成芷兮人形的‘白芷’的离与(青狐),一模一样,毫无二致。芷兮选择了,回到原点,身为少典帝的离与,便毫不犹豫地,放下了万丈光芒,陪着她,回到了他的原点。 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此时的天地人间,早已磨平了褶皱与世道重叠,井然有序。一切都如,天地初开时,那般质朴、纯真、无邪。 甚至于,当少典站在芷兮化作的荼蘼之前时,滇儿和不儿,还手牵着手,背后背着竹篓,也站在离那株荼蘼不远的地方,寻找采集着,可以医治娘娘之病的草药。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不是么? “滇儿,快看,那儿,可不是一株白芷?上上好的成色,生得可真标致,入药定是极好的!”不儿,一如千年前,依旧天真无邪地,指着不远处的虞脉下的那株芷兮重生所化的荼蘼,向滇儿喊道。 只是,滇儿,阅尽了千年又千年后的、谨小慎微的、善解人意的滇儿,却没有如之前般,或莽撞上前、或犹犹豫豫,将那不儿所指的‘白芷’折下来。她走近了那株白芷,细细吮吸着它芬芳浓郁的香气,然后,直起身来,慢慢展开笑颜,对不儿说:“不,她不是一株白芷,她是,一枝,荼蘼。” “荼蘼?”不儿好奇地,凑上前来,细细端详着这株美丽的、胜似白芷的荼蘼,然后,轻轻地,伸出手,要去摸一下它。 但是,滇儿,将不儿的手,捉住了,定格在半空中。她冲不儿摇摇头,无比无比疼惜地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