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今安庆绪被灭,大唐的军队切断了自己的退路,大军士气低下,史朝义不得不问策于骆悦了。 骆悦低着头说道: “臣有二策,不知道世子要听哪一个。” 史朝义看着骆悦问道: “先说下策吧。” “下策就是遁入齐州淄州之间的山中,向老帅求援,只要老帅发兵,我们就合击淄州,只要主力不失,老帅是不会怪罪世子的。” 史朝义摇了摇头,自己从范阳南下寸功未立,还丢了大量的物资。 而且遁入山中,士卒必定会有所逃亡,等到史思明打通淄州,恐怕自己手下都逃亡的差不多了。 那时候手中没有士兵,恐怕父亲会废了自己世子的位置。 史朝义很清楚自己父亲的性格,史思明为人阴鹜,对麾下部将要求非常的严苛。 而自己这个世子位置并不稳固,他的弟弟史朝清在史朝义身边效力,史朝清是幼子,他的生母又得到史思明的宠爱。 这一次自己没能在齐鲁立功,那史朝清必然会在父帅身边进谗言。 就算是打通了淄州和父亲会师,恐怕也会被褫夺兵权。 骆悦犹豫了一下说道: “上策是向唐军议和。” 这句话说完,史朝义也沉默了。 骆悦咬了咬嘴唇说道: “世子,范阳若真的陷入唐军之手,仅仅靠着河东一镇,要如何和大唐相争?” 史朝义闭上眼睛,骆悦又说道: “如今天下动乱久了,人心思定,世子看齐淄二州的人心如何?” 史朝义也沉默了,一开始攻入淄州的时候,淄州百姓可以说是箪食壶浆迎接史朝义的军队。 史朝义挥手让骆悦离开,陷入到深思中。 齐鲁地区长期被大唐朝廷忽视,无论是赋税、科举还是其他方面,都遭遇和关中完全不公平的待遇。 齐鲁地区本身就有北上拓荒的传统,文化上和河东联系更紧密,也是最积极响应安禄山造反的地区。 但是如今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章武看着临淄城内“喜迎王师”的士绅和百姓代表,想到了在梁山分别之前,他和张端阳的一番谈话。 当时两人在梁山灭了安庆绪,在水泊前散步的时候,章武忍不住问起张端阳这位大学教授,以后要如何面对齐鲁的问题。 张端阳只是笑了笑说道: “齐鲁支持安禄山,是大唐朝廷长期财政上和教育上的歧视政策导致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