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毕竟一个曾经有过兵变经历的将领,让他继续带兵实在是太危险了。 听到陈玄礼出入东宫,李亨再次警惕了起来。 他有些后悔,为什么要解除太子的圈禁。 李亨也能够理解上皇的心情了,儿子太不成器了,自然担心能不能把江山交到他手上。 可是如果儿子太成器了,那就要担心儿子会不会篡位了。 如今李亨的心情也是如此,他又对穆荣说道: “把这个月陈玄礼的出行记录找出来。” 穆荣立刻喊来了一个小太监,将腰牌解下来让他去东厂档案室,将本月陈玄礼的出行记录给带到大明宫来。 从东厂建立的开始,穆荣就按照朝廷大员的名字,各自建立了一份档案。 每搜集到一条有价值的消息,就加入到这个官员的档案之中。 一开始李亨对于这件事还有些抵触,认为东厂监控朝廷大臣有些不得体。 但是当东厂提供了几次情报之后,李亨只是夸咋穆荣办事得力。 这样实在是太方便了! 这种内部档案记录的都是朝廷大臣的交往记录,以及一些风闻的黑材料,李亨用这些材料狠狠地打压了几次外朝之后,就发现这个办法实在是太妙了! 如今长安都风传皇帝在长安城中有耳目,朝廷不少大臣都人心惶惶。 穆荣很快就将陈玄礼这一月来的出行和交往记录拿到了大明宫,鱼朝恩拿起记录,一条一条的读了起来。 “等等,兴庆宫。” 李亨打断了鱼朝恩,接着问道:“数一数,陈玄礼去了几次东宫,去了几次兴庆宫。” 鱼朝恩立刻数了一下说道:“回禀陛下,陈玄礼一共去了五次兴庆宫,去了四次东宫。” 李亨又说道:“太子呢?太子去了几次兴庆宫?” “殿下端阳节去兴庆宫给上皇拜寿,这个月只去了一次。” 李亨冷冷的说道:“只去了一次,陈玄礼这么两头跑,当然不需要太子亲自去了。” 鱼朝恩身子微微抖了一下,没想到皇帝竟然猜忌到了如此地步。 不过仔细想想,李亨的猜忌也不是全无道理。 上皇有威望,有人脉,如今朝廷官员之中的中流砥柱,大部分都是上皇年间的进士,或者是上皇提拔的大臣。 长安百姓怀念上皇时期的繁华,也经常聚集在兴庆宫边上,就为了目睹上皇的风采。 而且上皇在位的时候,就喜欢的就是李俶这个皇孙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