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李炎接着说道:“陇右的时间不多了。” 李炎所说的,是中原的平叛进程。 按照历史上的发展,九月份的时候,唐军就在香积寺消灭了伪燕在京畿地区的主力。 十月大唐就收复了两京,等到大唐收复两京地区,那么叛军必然会撤回北方。 如果叛军返回北方,那么这个大迂回的方策就失效了。 李炎也明白,之所以自己能够在陇右为所欲为,悍然吞并河西,朝廷也没有任何回应。 最主要还是因为现在天下未定的缘故。 等到朝廷收复两京,必然会重新从地方上收回权力。 李炎也读了不少唐史,和后世想象中的不同,就算是晚唐的时候,朝廷对于不少藩镇依然拥有巨大的控制力。 朝廷克复两京,虽然无法影响陇右,但是命令朔方、河湟的节度使围堵陇右,那还是能够做到的。 万一朝廷一道诏令,让李炎返回长安,那时候是奉诏还是不奉诏呢? 如果李炎公然反叛,没有了大义在手,就算是坐上了皇位,那也是烽烟四起。 见识过安史之乱百姓惨相的李炎,不想要再让大唐经历这样的动乱了。 为了能够顺利继位!李炎在心中也拟定了发展的计划。 首先在朝廷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占领帝国的北方。 只要占领从陇右到朔方,连通河东范阳平卢这一线,就可以对关中朝廷形成威慑的态势。 那时候就算是朝局发生变化,只要挥师南下,就和金入侵北宋那样,可以多路并发长驱直入关中,迅速完成以北统南的大业。 徐俊拱手说道:“殿下,参谋部已经有了时间表,一个月内可下平卢镇!” “不过还请殿下在辽东设立一前哨!” 所谓前哨,就是出生和复活点了。 李炎点点头,既然要攻略辽东,那么自然要在前线设立出生点。 看着地图,李炎说道:“那就设在通辽吧!” 北方三镇的说法有些拗口,也不方便大家理解。 以后除非是大唐那边的记述,如果以陇右视角写,三镇就按照现在的大概位置代称。 平卢就是辽东。 范阳就是幽州。 河东还用河东,但是我尽量用大家熟悉的太原府。 这段有点啰嗦,不过关系到全书下一个阶段的方向,不得不着重笔墨。 特别是战略方面,虽然我也知道很多读者就只想看个战报, 但如果不解释清楚为什么要攻打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为什么重要,那战略就太空洞了。 如果只是战报,肥鸟大可以直接一路平推,那这本书就没有意思了。 另外解释一件事,很多读者说为什么没有给吐谷浑大捷报捷。 因为目前主角的主要战略还是苟,所以没有向朝廷报捷。 而这个时代的军事情报能力是很差的,各种消息也真假难测。 史书上经常会有双方大战之后,都宣称自己获胜的情况。(参考现实北方某国大战) 吐谷浑是青海高原,本来就和中原隔绝,所以主角目前还是苟且发展为主。 最后吐蕃攻打西川,大家都知道成都其实距离雪区的直线距离很近吧? 川南可还是有土司的,吐蕃威胁大唐主要就是三个方向,西域、河西和四川。 吐蕃多次和南诏一起进攻川西川南地区,实际上安史之乱的时候,吐蕃差点就从西川进攻了。 这也是正常推演。 哎,这段写的好累,求一下月票!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