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布局-《崇祯有艘万吨轮》


    第(2/3)页

    另外,与对朝鲜的战略不同,因为蒙古各部仍然是一股相对独立,且不容小觑的势力,朱由检则只能采用利益捆绑、积极拉拢的战略。

    借助虎墩兔这枚朱由检在草原上安插的钉子,知道崇祯二年六月,蒙古各部依然没有完全倒向女真,尤其是宣府以西的蒙古。

    而且,朱由检还依靠虎墩兔部,在蒙古重开了互市贸易,接机收拢一些摇摆的蒙古部落。

    朱由检也知道,这样会让一些物资流入到金国,但世上没有十全法,为了战略上的布局,些许战术上的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随着纺纱织布机的改良,西山毛纺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蒙古羊毛的需求大增,这让蒙古各部看到了商机。

    尽管迫于女真的威慑,这些蒙古部落不敢大张旗鼓的跟明国做生意,但通过虎墩兔或者直接暗中派遣使者与大明联络,两边的贸易额逐月攀升。

    西山毛纺厂的设立,草原上的羊毛制成厚厚的地毯和毛呢,借着天津海港和通州运河码头,运到南方富庶之地,甚至再经过福建浙江广东的沿海贸易,发到了世界。

    而南方精美的丝绸、清香的茶叶、不甚洁白的盐巴、白花花的大米还有棉花,则又通过天津海港和通州运河码头来到了京畿。

    京畿留下大米粮食,配送给大明的北方各地,而棉花则在西山纺纱织布后,又发往了大明各地。

    那些南方的丝绸、茶叶、盐巴,还有西山出的棉布和毛毡,则会通过互市,留到草原上的帐篷里。

    通过羊毛、盐巴、茶叶能贸易,大明已经和蒙古大部分的部落都建立了直接或者间接的贸易往来,这让金国的蒙古战略迟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况且,金国也需要这条贸易线,进行补血,也不敢掐的太紧,到时候蒙古各部没掐死,金国却先饿死了。

    自从与大明晋商之间的贸易断了一大截之后,金国就指望这条大明-蒙古-金国的贸易链条了。

    虽然有蒙古各部这个二道贩子的存在,金国吃亏不少,但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如果明抢的话,那些精明的蒙古贵族无利可图,估计就不做这个生意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