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下轮到赵祯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他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趣味,看向了满脸不悦的石延年。 话说那个家伙的表情,好像很不愿意别人提起这件事似的。 不过他都已经开始尝试戒酒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花边新闻。 估计汴京城里的那些小报,很快就会将它传的沸沸扬扬。 说起来,中立学堂得以顺利的招生,有很大一份功劳还都要算到那些小孩抱我身上。 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不堪入目的言语——比如说招什么女学生就是为了给赵祯选妃用的——但瑕不掩瑜的评价还是要为那些小报送上去的。再者说了,要是没有那些花边,恐怕也引不起那么多的关注。 甚至赵祯都觉得,正是那次事件之后,汴京城里的小报开始有了转变风向,增加花边的趋势。 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白永安的影响在。 不过就在他这样想着的时候,石景润却有些与破天惊的为他带来了另外一条猛料。 倘若这条猛料在明天出现在那些小报上,相信整个汴京城都会为此而炸锅。 而且这条猛料,是宫里最有威望的老太监,蓝继宗亲自带来的。 至少权威性上是没得挑,没得捡的。 “老蓝都知下午特意来过玉津园,说宫里的那位太后可能已经对官家你有所不满了,至少,他已经叮嘱自家侄子要看紧您这位官家的一举一动。” “看紧我有什么用啊?咱们玉津园里这么多人才,难道还怕了他不成?” “官家此言差矣!”石延年突然说,“咱们玉津园里才几个人呢?他刘太后可是掌握着整个朝堂,倘若是想拉出一批人来对付我们,单凭咱们这五六个人,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是啊,官家。”石景润也劝道,“此事还是不容小觑的。刘从德来者不善,可能是想着寻趁官家的一些错处,然后在朝堂上突然发难。” 这个目的是昭然若揭的。 即便这些谋士们不给赵祯分析,赵祯也能够猜到其中一二。 不过明确了更好。 模棱两可的认知,懵懵懂懂的理解,有时候是会误事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