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二天,赵祯和白永安不约而同的起了个大早。 今天对他们来说都是格外重要的一天。 白永安的政治生涯或许就会在今天开启,这自不必说,赵祯也是很想见识一下那位同行。看看他究竟长得什么模样,又有怎样的才华? 他以己度人,觉得并非所有穿越者都是无所不能的。 但既然有人真的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轩然大波,想来本事应该是不同凡响的。 两个时辰之后。 崇政殿上,太后升朝,白永安被召觐见,按照太监的指示行了礼数。 赵祯也被特许坐到了太后身边。 但这反而更让他意识到了危险所在。 倘若今天白永安无法证明自己的才华,那自己被揪住了小辫子,恐怕就要被编出更多的花样了。 话说赵镇一直觉得自己很冤枉,明明什么事都没做,却偏偏被扣了一个顽劣成性的大帽子。 说起来也只是看了一眼奏折,问了一些关于一赐乐业人的问题,就连《九章算术》都是后来才提的。 可是,群臣们哪里会在乎这些,他们只知道迎合太后。 但他正这样想着的时候,却听吕夷简高声说道:“先前,太后就很想知道,这位白先生的才华究竟是多么惊世骇俗?为此,王首相甚至亲自去拜访了白先生,还特意上奏太后,要举办这场比试,看看白先生究竟有无资格到司天监去谋个差事。” 这话一出口,文武大臣们立刻乌泱泱地讨论起来,赵祯则是咬牙切齿的攥紧了拳头。 没想到啊没想到,吕夷简竟然硬生生的把太后的辱骂,说出了一股求才若渴的味道来。 王曾也在心中冷哼一声。 这等体面好听的话,他吕夷简当然是信手拈来。 但他也清楚吕夷简之所以这么说,还不是担心输了之后会不好看。 只是他也不能太过得罪太后,因此也装模作样的点了点头,对吕夷简的这番作为表示称许。 吕夷简最喜欢这种和光同尘的氛围。 他立刻就找到了老母鸡回窝一样的感觉,在朝堂当中指手画脚起来。 “我知道有些同僚,可能并不太了解术算止血,不过,今天司天监的官员将会负责为我们讲解,左右只是三道题目而已,而且听不懂也不会罚你俸禄,所以大家只需要尽情欣赏就可以了。” 听他语带诙谐,众人都附和着笑了起来。 但只有一人排众而出,向白永安问道:“白先生,我知以你的才华,是不会畏惧区区三道题目的。但我皇宋自有天朝上国的威严,单纯出题考你,未免有些不公。因此,石某想劳烦你也出上三道题目,不知你可会觉得聒噪?” 吕一点没有想到,竟然会有人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打断他。 而且同样语带诙谐,还谦逊过人,但却也点出了大宋士大夫最为看重的自傲之情。 果然,朝堂之上就有人声援起来。 这让吕夷简狠狠的剜了那个姓石的一眼。 这货不是别人,正是他此前曾经想到过的那个诙谐之人——前宰相石熙载之子石中立。 一般认为,幽默的话语能够加深人们的印象,也更容易画出人们的共鸣。 虽然在场众人都是堂堂高官,平时都被要求摆出一副古井不波的仪表,但他们的内心其实还是很诚实的。 所以石中立的话,很快唤起了大家的共鸣。 就连太后见到这种潮意纷纷的情况,也不得不稍微改变了规矩。 “我诸夏身为礼仪之邦,确实不能做出什么不公的事来。那么,吾也要问上一句,白先生,石卿家让你出上三道题的请求,你可觉得聒噪。” “小民不敢!” “好,那么吾就宣布,你们的比试正式开始。” 太后话音方落,双方便各自落座,围观的百官们也很快围拢过去,就连小皇帝也坐不住了,拉着蓝元振就凑热闹去了。 太后当然不会拦着他,这样群臣才能看到赵祯顽劣的一面。 而那乡间,白永安和吕夷简找来的那些民间高手,在互相虚伪的谦让了一番之后,终于决定由民间高手率先出题。 吕夷简请来的这个民间高手,其实是个假冒伪劣产品。 他的名字叫刘益,11世纪初叶北宋最顶级的数学家之一。 而他出的题目,虽然在他和李慧卿的商议之中是完全可以解出来的,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却全然不是这个样子的。 至少赵祯在看过题目之后,以他高中生的水平就无法顺利解出。 题目是这样的。 圆田一段,直径十三步,今从边截积三十二步,问所截弦失各几步。 题干讲的不是人话,不过赵祯因为融合了小皇帝的记忆,所以还是能够看懂的。 其大概意思是应该是这样:一块直径十三步的圆形天地当中,截去一块面积为三十二平方步的弓形田地,请问所截弓形的底和高。 其实,这个问题倘若只问底是多少,估计优秀的学生都得花上好半天才能识破这个陷阱。 但它既然在问题末尾提示几个高,那么x和y这两个字母肯定是要先写下来的。 写完之后再画画图,很容易就找出了两个等量关系式。这样就奔着二元方程组去了。 当然这两个关系史其实没那么好找,至少,赵祯就只能找出其中的一个来。 在弓形面积之外靠圆心的那一侧,弓形的高所在的那条半径必然与弓形垂直,而弓形与圆的交点,又必然可以与原型连出一条半径的长度来。 这样,弓弦的一半与这条半径,以及高所在那条半径的,除了高的那一部分长度,就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一个勾股定理就可以将x、y和已知的半径拽进同一个等式里。 至于另外一个,其实就稍有难度了。 当然,如果在场的宋朝人也能熟人这种套路的话,那么他们脑海当中浮现出来的一些东西,或许就能够直接派上用场来。 但凡是读过《九章算术》的人,肯定记得里面《方田》一章给出过的弓形面积公式。 先用高的平方加上高与底的积,得到一和。然后再把这个和乘以二分之一,就是扇形的面积了。 由此,一个方程式组就构成了。 简单易行的代入法结束之后,可以整理出一个关于高的大型方程组来。即:-5y^4+52y^3+128y^2-4096=0 然而,寻常的穿越者根本不会料到的是,弓形的面积公式并不是这里的考点、难点。 反而是穿越者在高中就可以接触到的高次方程,才是宋朝人认为的重点难点。 如果说赵祯发愁的,是找到那两个关系式的话,那么,宋朝人在意的就是看白永安怎么解这个方程了。 四次方程的解法,其实在中国数学的发展历史上早有人提及。 一般而论,中国代数只变态,尤其是较之几何发展水平的变态——几何水平是个婴儿的话,那么代数的水平就是奥特曼——其实是足够这些宋朝人感到骄傲的。 按常理来讲,倘若对阿拉伯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有所留意——这对宋朝人来说并非不能办到——的话,用自家的代数去殴打对方,显然是在正常不过的选择。 要知道,被阿拉伯人影响的欧洲数学,直到16世纪的时候才弄明白三次方程怎么解。 遑论让他们去琢磨四次方程了。 但刘益至少就会益积法和减从法。 楚昭其实也会这些方法,而且他还很好奇,白永安有没有掌握宋朝人的这种玩法? 她带着王绛凑上前去观看,却意外的发现对方对这一方法的熟练程度,看上去远超自己。 不多时他就解出了这个问题的第一个答案。 “弓形的底是四。” 刘益闻言,先是叹了一口气,而后才说道:“有负参政所托。” 刹那间,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雷霆般的掌声响彻整座宫殿。 至于那个没有求出来的高,因为它的数字其实挺繁琐,加上刘益已经放弃了,所以也就没人在乎了。 左右只是用个勾股定理,然后再用半径去减就可以了。看到这一步的人基本上都明白了,如果连这都看不明白,那就是现场给他讲解,估计也够呛。 赵祯其实就属于这一类人。 他端着茶水在那里装模作样,但蓝元振看得出来。这位亿万生灵的主人,其实并没有完全看懂这道题。 不过在场似乎没有人留意到皇帝的样子,反而是催促起白永安来。 因为接下来是他出题的时间了。 白永安很客气,出了一个后世小学生都会做的题目。 他取过演算用的沙盘——装满沙子的盘子,不是表示地形的那种——在上面奋笔疾书。 一加四加九加十六……加八百四十一…… 写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但最终却心一横,继续写了下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