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鸿升小文会-《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2/3)页
    什么都是新的,好的,人也都很年轻。
    这二十几个人里头,有七八个都是举人,剩下的也都是秀才。
    他们刚到了没一会儿,才相互见礼,寒暄过了之后,又有永丰县的人来了,同样十几个,几个举人,十几个秀才。
    最后到的是永清县和永清府的人。
    永清府下辖四个县,永清县跟永清府在一个地方,其他三个,分别是永宁县,永安县和永丰县。
    如今也算是文人荟萃了,不过最高的也就是个举人,其他的都是秀才,还有那么一些准备考秀才的读书人,也来凑个热闹,不过他们这些人,都十分年轻,十几岁的年纪,还有的是个小少年呢。
    温润有点后悔,早知道把弟弟们也带来了。
    众人相互见礼,寒暄了一下,就有美味佳肴上来了,酒楼是费了心思做的菜,一个个都十分文雅。
    东坡肘子,东坡肉。
    腌笃鲜,清炒玉兰片儿。
    叔嫂传珍,哦,这菜也叫西湖醋鱼。
    总之,都是十分文雅的菜名,加上送来的酒,清一色二两重的小酒壶,配上那小酒盅,啧啧啧,反正温润觉得吧,自己能喝好几十杯酒都不带醉的,是不是诗仙李白也是用的这个小酒盅啊?
    那可真是千杯不醉了!
    不过大家名义上是来参加小文会的,但是也不能饿着肚子去挥毫泼墨吧?于是大家先坐下来,吃一吃饭菜,喝一点小酒。
    尤其是这菜名,小二上菜的时候就唱出来了。
    众人对这个菜肴的名字还是很有兴趣的:“这东坡肘子还真是跟东坡肉一个味道啊!”
    “配料都一样,一锅出的,一个肘子一个肉。”
    “东坡先生除了诗词,也就是这吃的是一绝了。”
    温润听了就哈哈一笑:“其实猪肉在宋朝的时候,连普罗大众都不吃的,觉得猪肉脏,又没什么营养,宋朝人们普遍吃的是羊肉,不过东坡先生被贬去湖北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当时东坡先生差一点连生计都维持不住,也就不在乎是猪肉还是羊肉了,不过这猪肉当时不好吃,于是他就用了一些佐料来炖肉,其实这做法,用来做红烧肉也一样,只不过一个是甜口,一个是咸口。甜口的就是东坡肉,咸口的是红烧肉。”
    东坡肉是杭州名菜,用猪的五花肉炖制而成。
    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
    酒楼做的更是地道,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
    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红烧肉最好是五花,而东坡肉则是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腻,带有酒香,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酒楼比起自家更舍得放佐料,那味道就更浓郁了。
    “不错,不过东坡先生的诗词跟他的手艺一样,都是能流传千古的啊。”
    这提起来,就说起了苏轼。
    提起苏轼,就提起了苏氏一门。
    都是有名的文人雅士,诗词一绝。
    等到吃完了,也聊的差不多了,正好,大家提起了诗词歌赋,那就一起来写一下,展现一下子的才华。
    尤其是诗,词倒是好办,现在流行的是诗多一些,词的话,还真是没人敢下手,因为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定了型的,哪儿能有多少的诗词曲调,能盖得住前人流传下来的名篇?
    但是一些小词,还是可以的嘛。
    不过这个时候,没人敢露怯,就没人写词,只有人写诗。
    其他人都在沉思,或者是在寻找灵感,只有温润端着一杯酒,看着楼下街面上的情况。
    如今天黑了,但是酒楼挂满了灯笼,照的周围也亮堂了许多。
    对面的面摊儿竟然还有人呢,仔细一看,哦,刘三儿他们几个都在,人家面摊儿收了,他们在那里坐着喝水,好像是高沫的茶水吧?
    这是跟来的人,在酒楼里吃喝,但是酒楼里坐着太吵了,他们就去外头坐着了。
    在外面坐着的都是车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