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刘翠花-《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2/3)页
古代粮食排第一位,其次是布匹,第三才是铜板。
在一些偏僻之地,更是还维持着以物易物的方式,而不是花铜板买东西。
所以在农家,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菜园子种菜,供给全家吃菜,至于地里头,种的都是秋菜,长的好不说,也不用太麻烦的管着。
而老杨家的前后左右都是菜地,两口子勤快得很,都种满了。
温润的王家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们家,儒生加三个孩子,能种多少啊?种了也吃不了,不过还是种满了菜园子,吃不了,弄成干菜,腌咸菜也行。
而他们家后菜园子的后面,还有茅房跟禽圈。
里头养了鸡鸭鹅,西厢房的南边养了一窝看家的狗狗。
温润跟着进了房间,看到他们家三个孩子在门口胆胆怯怯的看着他们。
被杨大叔给撵了回去。
剩下大人们就好说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温润坐了下来:“一大早的就听见哭声,婶子,这是您妹妹?”
温润这人跟普通的农人不一样,杨大婶的妹子也不敢大声哭泣了,只流泪呜咽。
“是我妹子,你叫她翠花婶子就行了。”杨大婶也抹了把眼泪儿:“咱们莲花坳就是个流民安置地,可惜当年多少户流民到了这里,活下来的就剩下这几家了,你来了这么长时间,我也不瞒着你,你看王家,只有他二伯家这么一户亲戚了,外家都没有吧?”
温润点头:“是啊!”
“那是因为我们都是一个村儿的,我家跑过来父母带着我们姐妹俩儿,老王家跑过来夫妻俩……我家没人了,老王家的父母也没人了,娶的媳妇儿同样是跟着过来的流民,所以没啥亲戚。”杨大婶道:“要是有亲戚的话,王珺那小子也不能丢下这弟妹不管,托付给我们这邻居。”
老杨家跟老王家,没亲没故的,都没有亲戚,就是邻居。
而且他们是流民安置在这里的,流民啊,来自五湖四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