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程敏政这个人的才气非常大。 他是前任南京兵部尚书之子,因为有神童之名,才十几岁的时候就被推荐到英宗皇帝面前,和他一起的便是现在的阁老李东阳。 据记载,英宗皇帝出了一句「螃蟹一身麟甲」,要他们做对, 程敏政答:凤凰遍体文章。英宗赞赏有加。 李东阳对:蜘蛛满腹经纶。 他就和童星一样,出名了一辈子。而且这也不是包装出来的,后来他中进士、当翰林,给弘治当日讲官,一切都比较顺利。 从当这个年代的文人的角度来看,他确实是成功的。 但怎么说呢, 程敏政十九岁以《尚书》中顺天府乡试第一人。二十三岁,又以一甲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功名显达,仕途通畅。 所以对作为进身之阶的程朱理学怀有深厚感情。加之年少自负,识见未深,尚不能形成个人独立的学术见解,直到后来就更是程朱理学的卫道士。 有这种思想,那么几句话一出口,自然就和朱厚照不对味。 相比于程敏政的自负,梁储没那么亮眼的经历,自然说话就要‘声音,小一些,「克勤于东宫可能还尚不了解,朝中的大人们也不是没有规劝过。不过……」 「不过什么?叔厚还有什么难言之隐?」 「倒也不是。」梁储靠近了讲,「就是在君前没有辩过殿下而已、」 这个原因听得程敏政眼睛大张,很是惊异, 「殿下不过是一八岁的孩童,朝中诸公可都是饱学之士啊。」 包厢里的张天瑞听到这句都怕得要把耳朵给堵上。 刘瑾则是有些憋不住火气,「这个程敏政简直放肆!」 「哎,小声点儿。我还想继续听下去呢。」 万历年间的时候, 首辅高拱也曾经这样说过万历皇帝,意思那就是个十岁的孩子,治国怎么能听他的? 事实是这样没错, 但臣子这样讲话是不行的。 后来这也是高拱落马的罪证之一。 「在下倒是觉得克勤误解了。这和学识无关,殿下建了这学宫为得是为穷苦百姓谋个活路,这是正道。正道又怎么能辩得赢?」 「我倒是也听说了东宫的仁厚之名,这确实也是朝廷之幸,百姓之幸。」程敏政话是这样说,脸上却是有些忧虑。 「不错,克勤既已来了京城,往后多多了解,自会知道殿下乃圣主之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