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母心情很好:“鳝丝面吧。” “好嘞。” 李父答应一声,在爱人离开后,压低声音:“这剧本我女婿专门写来巴结我的,啧——” 一个“啧”,把自己地位凸显出来。 李父继续下棋,“你待会儿看看剧本就知道了,对了,秘不外传啊,还有电影上映了,记得去补票!这小子有点儿本事,写的真好,不止长的比你好看,看问题也比你透彻多了,” 学生:…… 学生压低声音:“您接受这女婿了?” 李清宁结婚这事儿挺突然的,学生当时还特意打电话恭喜老师了,谁知道老师在电话里气急败坏,自家闺女好端端让一头猪给拱了,别让他逮住,逮住非敲他脑袋。 “声音那么小干什么!” 李父啪的一拍棋子,压低声音:“不然还能怎么办。” 他说那番话是因为有人在身边。 其实他敲不敲的,有什么用,这闺女打小就不听他的。 何况这小子还不错,有点儿才华。 《东方快车谋杀案》他看了,虽然结局他很不满意,但作为推理真不错;《小王子》让他看到了这小子细腻的那些东西;后面《解忧杂货店》之类的,证明这小子还是可以的。 而且,他看了不少俩人的报道。在刚公开消息那几天,记者把这小子小时候尿床都挖出来了,但就没挖出来恋爱的经历,这点儿让他尤其满意。 当然。 他接受这小子,其实因为一首歌。 他女儿是在打击和叛逆中长大的。 很多人小的时候,特别怕父母吵架,自己会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但在他家,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是他。 这女儿有很高的天赋,而她母亲有很高的标准,就是李清宁弹的不错了,她妈也是“还差点”,而这闺女呢,又特别叛逆,“哎,我能弹好,但我就不弹”。 那会儿,这个家庭剑拔弩张的,太瘆人。 虽然他已经努力去改善了,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他承认这点,而女儿虽然打小叛逆,很有主见,但有些东西在成长中缺失了就真的缺失了,种子埋下就真埋下了。 她在不断的打击和否定中,不知不觉变的缺乏自信。 尽管她自己认识到了这点,努力去拯救自己,但就像深陷在泥沼里一样,自己怎么也不能把自己拔出来:不自觉用高标准要求自己,缺乏信心,缺乏肯定,得到肯定后又患得患失,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这点看她滑铁卢的那张专辑就知道了。 一旦不行,马上抽身就走。 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