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打造一艘“审判号”-《百态人生:有的人,活着就已经拼尽了全力》


    第(2/3)页

    徐峰仔细观察着电脑上“申论号”的动态模拟说道:“你没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吗‘反转最多的地方不在小说,而是在围脖。’”

    徐峰指着电脑建模画面中正在进行刚体的动力学模拟的游轮说道:

    “我在想,古筝计划里这艘船被切割之后会撞向岸边,它真的会像原著中描述的那样像扑克牌一样散在河岸上,还是说会发生金属应力形成别的状态?而那样的画面又是什么呢?”

    在原著中,“古筝计划”是这样描述的。

    古筝计划的对象是一个游轮,它是伊文思组建的第二红岸基地,可以直接与三体文明的高层通信,船上存在大量的有用资料,行星防御理事会得知这个信息后,策划了“古筝计划”。

    在巴那马运河的最窄处两岸竖起两根高高的杆子,杆子上每隔五十厘米拉起一根纳米级细丝。

    这些极其锋利的纳米级细丝会在游轮经过河道的时候,将船和船上的人像切豆腐一样切割开。

    这一血腥又震撼的画面在小说中不过寥寥百字,但如何用拍摄的手法将其展现出来就成了一个难题。

    做动画的工作人员失落的摇摇头:"这根本不可能拍出来。现在哪儿有这样纳米级的‘飞刃’能把一艘船切割?"

    “确实,这样的场面估计只能用特效来解决。”

    杨大利也表示同意,虽然他知道《三体》原著粉都希望电视剧能够尽可能的贴近原著,但这本科幻小说与别的小说不同,它的内容十分超前,包含了很多现在科技无法到达的科学。

    这也就意味着将这些内容转化成一帧帧真实的画面,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副导演小王也点点头,除了特效几乎没有别的选择了。不过特效万一要是做的不够精良,很容易被网友骂“5毛钱特效”。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古筝计划”只能用特效拍出来的时候,徐峰低着头沉思了一会儿,说出一句令在场人都无比震惊的话:

    “特效只是辅助。如果以现在的水平没办法将‘古筝计划’还原的话,那就回归到最原始的方法。我的意思是——打造一艘‘审判号’!”

    杨大利首先站出来反对,虽然《三体》的拍摄有投资人砸钱,又有国家的支持。但剧组的经费不是大风刮来的,哪能一场戏就用光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