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最简单的例子。 用传递性关系推理,a>b,b>c,所以a>c,这条理论来举例。 正常来说是这样,但对于这种两条逻辑的案子来说...... a>b,b>c,所以a>c,但,如果又来了个独立于字母外的数字1呢? 数字1<2,2<3,所以1<3。 但是,a是否><又或是=1? 字母a和数字1,完全不是一个赛道上的! 这理论还怎么用? 用不了! 而正常人的思路,往往也是一条思路走到死,两条思路很突兀,会让人思维混乱,如此,这种案子都较为难破。 不过好在此类案子较少,估摸着警校还不怎么重视,并不会着重研究这种。 眼下来看...... 他好像又遇到了一起? “如果......” “如果,对于凶手来说......“ 徐驹隐约有些明悟,他在凌晨时间段,躺在拘留所的床上,看着天花板。 “投入寄生虫是一个目的......” “受害者死亡,又是因为另外的事......” 如此,就能想的通了! “将这起案件,单独拆开,拆成两份来看......” 徐驹陷入沉思。 他的计算力很好,思维完全够用。 此时,脑子里,原本混乱无序的线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被完整切割成两份的案子。 一份是,受害者被寄生虫寄生,随即不知为何,在前期出现症状后,并未及时就医。 这是第一部分。 剩下那个则是,寄生虫加重,不知为何,凶手将对方抛尸! 这样来看的话...... 或许,对方一开始的目的,并非是谋杀! 顺带着,如果不是谋杀,那寄生虫必然另有他用。 凶手智商也不会因为作案手法,‘使用寄生虫谋杀’而提高。 反而脚步的粗陋水泥,才是对方真正的思考能力! “一道题目,被分成了两道填空题?” 徐驹躺在床上,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轻笑,随即缓缓闭上双眼。 “有点意思......” “也不知道,这寄生虫在受害者体内,若不是用来谋杀......” “还能有什么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