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良师裴秀才-《奈何她腰缠万贯》
            
            
            
                
    第(2/3)页
    城门口也有车行轿行的人在招徕生意,刘衡当然不会去费这种钱,跟刘进宝道别分开后,他身上背了一个包裹,手上提了剩下的,慢慢走到学馆。
    裴秀才家所开的学馆,闹中取幽,从县城大街斜穿过两条小街,看到两扇打开的黑色大门,大门上挂着一块匾额,写着“裴氏学馆”四个大字。
    裴家开的这学馆,算是裴秀才的祖业了,几代下来教出过不少秀才和举人,是仅次于县学的大学馆。
    明水县每届县太爷都给予表彰,这匾额就是某位县太爷所写的。
    这学馆前后三进,第一进是学生讲堂,第二进则是住的远些不便每日归家的学生所住宿舍,第三进是学馆的藏书院和馆内先生的住处。
    因为学馆内学生众多,良莠不齐,所以裴氏学馆的学生,从启蒙的幼童到成年的秀才都有。
    馆内四个先生,都有秀才功名。
    刘衡走进大门,看到裴秀才正在讲堂中,他快走几步,叫了一声“老师”。
    裴秀才抬头,看到是他,也很高兴,“你身体可是完全好了?也是你的造化,往年府试都在四月,今年因为知府大人新上任,听说是有大事耽搁了,所以府试才会在五月进行,你刚好赶得上。”
    这真的只能用运气好来形容,因为府试改到五月,就裴秀才印象里,这是第一次。
    刘衡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今年县试中考了第五名。但是第一名的童生家学渊源,五岁就启蒙了。而刘衡可是九岁才启蒙,第一次下场就能考明水县第五名,已经不容易了。
    听说刘衡生病时,他还让人捎了二两银子治病,惋惜刘衡错过了今年的府试和院试。
    没想到这学生是个有造化的,病好了,还赶上府试延迟了。
    读书要天分,而科举却还是讲究几分天命的。
    裴秀才大名裴秀,自己就缺了几分考运。
    他自幼刻苦攻读,二十岁考中秀才,年年岁考和科考都是一等,所以是明水县的廪生,每月有朝廷发放的米粮补助。
    可惜他时运不济,当年秀才功名到手,正想第二年一鼓作气参加乡试时,赴考途中接到祖父丧讯。
    长子长孙守孝三年,三年后却又母亲病重亡故,再过三年父亲又亡故了。所以,至今未能参加乡试。
    他索性就绝了科举的念头,一心教书育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