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家没想到天幕竟然活说话历史要用客观的态度去说。 这个观点很新奇,大家都觉得说的太对了。 “既然客观,那就把朕所做的一切全部放上去啊。” 李隆基愤怒大喊。 难道他做的只有不好的吗,难道他早期做的那些好事,都可以一笔勾销了吗? 为什么天幕如此不公。 说他儿子的时候,说他也做过好事,说到自己的时候,就不说这些了? 天幕不公啊。 历史上记载了汉武帝巫蛊,不也导致了汉朝慢慢走向下坡路了吗? 嬴政虽然有一统天下的功绩,但是他迟迟不立太子,最后导致宦官当政。 每一位皇帝明明都有过失,可偏偏天幕不说这些。 这真的是太不公平了。 李隆基恨恨地指着天幕说出心声。 天幕自然是能听见的。 “好的,既然李隆基先生这样说了,那我们一起看看,李隆基先生的一生!” 说完,一段长纪录片开始了。 里面记载了李隆基这一生。 从他小时候,武则天执掌国政,权力过大,最后他和太平公主在韦皇后想学习武曌的时候走了出来,发动了宫变。 武曌时期的太平公主忐忑不安的看着自己的母皇。 武曌只是淡淡的看着,扫了一眼太平,没说什么。 可是太平冷汗涔涔,汗如雨下。 “母皇…我……” 看着太平公主这样子胆小,武曌轻轻一笑:“你做的那些事我在历史书上早就了解的清清楚楚了,不用害怕。” 听见武曌的解释,太平更慌张了。 她不知道她在历史书上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她怕她的母皇找她秋后算账。 “不用怕。” 武曌对待自己唯一的女儿倒是很好。 “且继续往下看吧。” 太平知道自己的母皇这是愿意放过自己了。 心下微微安定。 “不过日后,朕不想看到你和其他人联合在一起了。” 武曌想了想还是提了一句。 “朕能给你,自然也能从你的身上剥离,只是朕不愿意。” “你可知道。” 武曌警告了几句。 最终太平连连道歉,并保证以后绝对不做任何让母皇伤心的事情结束。 天幕上,太平公主被赐死。 天幕下,太平公主本人破防了。 “李隆基!本宫和你也算是同僚的缘分了,更何况本宫和你还是姑侄情分。” “你竟然如此对我!” “李隆基,你刻薄寡恩!” “贱人!若没本宫,你永远只是一个王爷,是本宫送你一份权柄,可你竟然如此对待本宫!” 听见自己女儿的破防,武曌的眉眼处流出一抹莫名的喜悦。 喝了几口茶,压下心头的情绪,武曌道:“李隆基如何,看完天幕再说。” 武曌提了一嘴,太平公主自然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反而听话的捶捶自己母皇的腿,一副乖巧的不得了的样子。 武曌含笑不语,众臣一副:“公主你看不出来吗?这就是陛下的平衡之道啊。” 太平公主:“完全看不出来。” 天幕上李隆基的生平还在继续。 前期的李隆基,带头节俭,主动招募贤臣良相,为了大唐,处处殚精竭虑,很快就让大唐发展声息到了一定地步。 此时的大唐,风生水起。 财富累积越来越多。 天可汗留下的遗产以及武曌李治给李隆基传下来的基业,越来越好。 看到这里的时候,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笑容。 “此时的大唐,万国来朝。” “大唐的乞丐,甚至都不愿意接受国外的钱,大唐的乞丐,都如此高傲,更何况是大唐的人。” “大唐,一个所有种花人梦寐以求的心灵故乡。” “时至今日,全球各地,还有数不尽的唐人街。” “这就是唐朝,对天下的含义。” “好了,说远了,继续说回来。” 对于这番话,所有的大唐子民,与有荣焉。 自己对待后世的影响如此之大,真乃好事也! 即便自己如今尚在吃苦,可是想想子孙后代,都是这样的骄傲自豪,大唐子民是克制不住的开心不已。 李世民看着天幕含笑。 “我大唐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可以了。” 对此,臣子们纷纷恭喜李世民,并赞叹李世民如今做的越发好了,才能让大唐发展如此壮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