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海玥自请留院后,声名渐如秋叶飘零。 昔年“御赐表字”之荣、“一心会首”之位、“定边献策”之功,如今已鲜少有人提及。 翰林院青砖黛瓦间,那个曾让六部侧目的名字,正悄然隐没在一众编修的身影之中。 而刘淑相入京之后,就接替了顺天府衙的职务,面对京师的千头万绪,还真没关注过这位的事迹,自然就有些奇怪,一位翰林为何会匆匆赶到凶案现场。 不过结合方才听到的话语,他也有了猜测,目光如刀锋般扫了过来:“海翰林看来是与严阁老相熟,难怪来得这般及时,莫不是要为严家公子的杀人行径辩解?” 刘淑相这话说得极重,几乎是将阿附权贵四个字,明晃晃地甩在对方脸上。 翰林最重声誉,若被这般当众羞辱,怕是早就面红耳赤地拂袖离去。 然而海玥的神情丝毫不变,反问道:“刘府尹来得不也很快么?寻常凶杀案,顺天府尹不会亲自出面吧?” 刘淑相沉声道:“事关首辅之子,本官自要亲至现场,以防徇私!” “这倒是奇了。” 海玥立刻回道:“严阁老一向清廉刚直,从无徇私先例,刘府尹面对的又不是一位恶名昭彰的奸臣,何以这般紧张?” “你!” 刘淑相眼睛一瞪,却见一位师爷打扮的人来到身侧,低声述说了什么。 他面色立变,直接拂袖:“将这无关人等驱逐出去,你们随我来!” 说罢,带着师爷匆匆走入国子监内。 受到命令的狱卒,期期艾艾地上前。 这群人不少倒是认得海玥的,哪里敢造次,脸上堆着尴尬而不失敬畏的笑意。 海玥轻轻摆了摆手。 他们赶忙退到一侧。 “看来严嵩没杀过一批人,真以为这位首辅好欺负了……” 海玥也不着急,负手而立。 心里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 历史上的严嵩,大权在握近二十年,直接迫害的官员就有近百人,如夏言、曾铣、杨继盛、沈炼等等,个个都是鼎鼎大名。 越中四谏、戊午三子,为什么受世人称颂? 就因为严党杀的人太多了。 敢于直谏的,那不仅是自己没命,还要连累家人族人的。 明知后果,依旧选择挺身而出的义士,当然值得称颂赞扬! 至于什么清流庇护,想多了,真实历史上是没有清流与严党抗衡的,徐阶在严嵩面前点头哈腰,小心奉承,默默积蓄着时机,高拱、张居正则是毫无话语权,他们是在隆庆朝才开始掌权,嘉靖朝基本查无此人。 至于隆庆本尊,连儿子万历出生都不敢上报给嘉靖,哪里敢让几名阁老在自家府上开会,对抗如日中天的严党? 到了此世,由于海玥的出现与干涉,严嵩并未堕落,就喜迎首辅之位,反倒成了张璁的继任者。 当然,两人的行事风格,势必是有区别的。 张璁的大礼议集团上位,伴随着左顺门哭谏、李福达大狱案等一桩桩对官僚的集体惩罚,那群人不敢公开恨天子,只能恨帮着天子的张璁桂萼等人。 而张璁桂萼也不会惯着他们,同样以铁腕压制,双方的矛盾难免激化,越来越对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