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眼见观众就位,汉子从怀中掏出三把明晃晃的飞刀,在手中转了个花,然后指向不远处一个高高的木耙。 那木耙的高度设置得很合适,不可能误伤人群,让大伙儿放心观看,就听汉子高喝一声,手腕一抖,飞刀齐刷刷地钉在了木靶上,正中靶心。 人群中爆发出零散的几声叫好,而熟客都知道,这只是刚刚开始。 果不其然,就见汉子从腰间解下一条厚厚的红绸,居然蒙住双眼,转了一圈,展示给四周后,又是三把飞刀接连出手。 叮!叮!叮! 三声脆响,飞刀呈品字形钉在靶上,恰好将之前的三把包围在一起。 人群中爆发出喝彩声,又有人叫唤:“龙翻身!龙翻身!” “在下献丑了!” 汉子哈哈一笑,也不摘下红绸,直接在原地舒展了一下手脚,手腕一抖,又握住了三柄飞刀,然后原地一个起跳,在空中接连翻了三个身,每翻一下射出一柄飞刀。 嗖!嗖!嗖! 当这三把飞刀再度呈现品字型,将前面六把刀围在正中,形成了一个赏心悦目的图案后,打赏的文钱叮叮咚咚,落在盆子里,尤其是外地入京的游客,都看呆了。 “好!!” 外行瞧热闹,内行见门道,海玥见了都禁不住抚掌赞叹,取出腰间的钱囊,丢了数十文过去。 现在不是端阳、中秋等节日,如吞刀吐火、大型傀儡戏,也不适合在天桥附近表演的,都是要在庙会举办。 而能在有限的场地里,表演出这样简单而又华丽的节目,其实已经相当不易,更展现出了一手飞刀绝艺。 与此同时。 旁边的一处处茶摊旁,身着青布长衫的说书人正讲得兴起。 每人面前都摆着方桌,桌上放着醒木和折扇,周遭围着的听众,不比看杂耍的少。 “话说那武松来到景阳冈下,见一酒旗招展,上书‘三碗不过岗’……啪!” 说书人一拍醒木,声音洪亮:“那武松连饮十八碗,提起哨棒便往岗上走!“ 说到武松打虎时,此人猛地起身,手中折扇化作哨棒,一个转身,仿佛真在与猛虎搏斗,听众们屏住呼吸,直到说书人声临其境地讲完全篇,一声高喝“那大虫吃这一棒,登时气绝!”大伙儿才长出一口气,爆发出震天喝彩声。 严世蕃也听得津津有味:“水浒当真精彩,嘿!这还是那位武定侯推动的呢!” 郭勋别看凶狠霸道,却也好诗文,热心整理家族事迹文献,编辑刊刻通俗文艺作品,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眼光可以说相当好了,四大名著挑了俩,其中水浒传武定版,还成为后世通行本的祖本。 郭勋在其中夹杂了不少私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将原本属于市井手抄文学的话本,升级为了大规模的印刷品,推动了通俗从亚文化变为主流的发展。 而市井里面,水浒三国就是经久不衰,说书人都喜欢说,听众也都爱听。 小川等两人大致见识了天桥这边的热闹,带着他们穿过人群,朝着一条小巷走去。 这里似乎是杂耍班的后台,里面摆放着不少道具,也有一个个江湖艺人走来走去,偶尔以审视的目光看过来,未作阻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