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前面就是天津,等到了通州,半日路程,便要入京了……” 黎玉英站在船头,看着江面上越来越拥挤的船只,目光迷离:“公子,你说我此行能如愿么?” 海玥站在她的身侧,缓缓地道:“想要大明直接出兵,为黎氏平叛,恐怕不能!便是出兵,也不会是为了黎氏正统……” 黎玉英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笑容十分苦涩:“为了交趾行省?” “不错!” 即便大明出兵,也是趁着安南内乱,想要将这片曾经归属于中国的土地,再度收回罢了。 让两京一十三省,变为两京一十四省。 行船一路,海玥除了温习功课,照顾周宣外,也时不时地进出这位小郡主的房间,如今她身边的婢女都习惯了,这等关系,也值得他将话题更深入一层:“郡主,你可曾想过,黎氏的统治其实已经彻底结束?” 黎玉英的脸色一白,双手搅在一起,却还是止不住颤抖。 长痛不如短痛,这话固然残酷,却是必须揭开的真相。 事实上,莫登庸能弑主篡位,就代表安南黎氏原本的统治,至少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莫登庸固然是叛臣,但黎氏倒行逆施的事情,肯定也没少做。 现在安南境内,之所以反叛此起彼伏,不是念着昔日黎氏有多好,而是不服气莫氏的统治,更多的不臣之人开始涌现罢了。 历史上接下来的安南南北朝阶段,南方的后黎朝,也只是名义上的,实权先后被阮、郑所控制,后来又爆发了郑阮之争,最终阮氏王朝诞生,变为了后世熟悉的越南。 无论怎样,其实都没有黎氏什么事情了。 他们如今只剩下了大义名分,被安南国内的各路野心家轮番利用。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套路,榨取最后的价值。 当然,这个真相实在残忍。 尤其是对于一支冒着生命风险,最后连正使都为此牺牲,死得只剩下最后一位郡主的使节团来说。 黎玉英泪水就很快充盈眼眶,凄然道:“你为何对我讲这些?” 海玥眼神里带着疼惜,语气却依旧坚定:“因为这就是事实!难以回避的事实!你若是想要视而不见,那令兄的牺牲,使节团上下的身亡,就全部白费力气了!” “可……可若真是如此……” 黎玉英颤声道:“我们历经千辛万苦,那么多人为了保护我们而死,来到京师的意义又是什么?” 海玥道:“你能来到京师,就是意义!” 历史上莫登庸封堵了安南北境,安南黎氏一直想要出使大明求援,屡屡失败,直到嘉靖十六年,也即是七年后,才成功抵达京师,面见嘉靖。 而那个时候,莫登庸早已坐稳了北境的江山,反抗军全部被他赶到南边去了,南北对立的格局已经定型。 现在不同。 安南使团提前七年入京,确实是重大的意义! 第(1/3)页